资江流域古时属南楚蛮地,此地山高林密,地势险要,长期来,这里逐渐成为汉、苗、瑶、土家等多民族杂居之地。由于生存空间的相对封闭和族群的相对独立,深厚悠久的土著文化和历代移民文化不断整合、交融、同化,使这里的传统乡村聚落浸染着浓郁的梅山文化基因,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农耕方式、民俗习惯、艺术符号与人文精神。
近年来,资江流域的传统乡村聚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下,资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受到了难以估量的冲击与破坏,甚至出现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一批有担当的文化学者对这块原本神奇的土地进行了田野调查,他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呼吁对这里地域文化进行抢救性的保护。
保护有多种态度与不一样的方法。我们深知,静态的保护不应该是今天采取的态度,而活态的保护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本书的作者赵玲正是在这样一个学术动机上,确定了她《基于织补理论的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适应性保护与更新》的选题。可以肯定的说,这一研究是具有明显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关于织补理论,这并非是一个新的命题。它源于上世纪60年代西方城市大规模更新背景下,首先由柯林.罗在《拼贴城市》中提出,主要是思考城市传统继承与未来开拓的基本需求,最后发展成如何利用文脉主义思想对城市肌理进行织补,这一理论在西方城市建设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与发挥。
赵玲运用了织补理论,探讨资江流域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与更新策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她提出了“以生态织补为先导,修复生态环境;以文脉织补为纽带,承续形态结构;以过程织补为依托,表述演进规律”等,这些闪光的观点当时让许多专家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引起了热烈讨论。作者还从宏观、微观、中观的不同层次,探讨了这一区域传统乡村聚落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方法,实属难能可贵!
赵玲于2012年就读于湖南大学攻读设计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学位期间,体现了其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与孜孜不倦的拼搏毅力,也反映了她综合的学术素养与实践动手的水平,对于研究成果付出的努力是我们团队成员有目共睹的。当她获得博士学位后,以一位具有学者型气质的女性形象从这所千年历史的学府中走出时,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我的内心有一种莫大的慰藉。
赵玲现在工作于南方的发达城市,对于她曾研究过的乡村具有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她关于保护与更新的理念,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市,有许多方面是共性的,同时也是有操作性的。我们不难形成共识,保护与更新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均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我相信她以后无论走到哪里,她将永不放弃对于乡村的研究。更何况研究过程中运用的符合科学规律的技术路线、逻辑严谨的思辨习惯以及谦虚谨慎的处事态度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相信赵玲在学术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宽广,因为她一旦选定了她的学术理想,是一位从不左顾右盼的人。
是为序。
壬寅年八月二十二日于静园山庄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